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我国消费需求将在上升通道中持续增长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4-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高于上年增速

  主持人:明天就是“五一”黄金周了。这将是又一个居民消费旺季。不过,今天我们不谈黄金周问题,而想把目标锁定在消费需求上。现在的问题是,今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继续呈加快趋势能否持续?我们注意到,对此不仅搞宏观经济的人很关心,这段时间,敏感的证券投资界人士也出奇地关心消费需求状况,这可能与他们预估未来市场需求与企业利润走向有关。

  梁达:没错,作为一家专业媒体,我很理解你们为什么要关注这个话题。在讲述我的判断前,我想稍微细致地说一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88亿元,同比增长14.9%,3月份增长15.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3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55亿元,增长13.7%。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17842亿元,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2984亿元,增长17.4%。今年一季度零售总额的增幅比上年平均增幅高1.2个百分点。

  正如你刚才所问,从上面这些数据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增速继续呈进一步加快势头,如果结合去年的数据看,这种增长势头表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已处于不断上升的通道之中。

  那么,目前消费需求的快速增势能否在高位上继续维持?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有多大?我觉得,综合多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消费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进一步加大,预计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会延续上年走势,甚至有可能高于上年增速,因此实际消费增长速度也将高于GDP增速,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只会加大,不会减弱。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刺激消费的政策正在提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主持人:照你分析,现在有哪些因素对拉升消费需求正在起作用?比如,有哪些政策正在产生直接影响呢?

  梁达:2006年,衡量城乡居民商品性消费的主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的增速达到13.7%,增幅提升了0.8个百分点。这一速度快于1998-2005年间的平均增速,也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速,这表明消费需求增势强劲,呈现出本轮经济扩张期以来最强有力的上升势头。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升势呢?我觉得,首先与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有关。

  去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举措,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居民购买力,增强了居民的即期消费和预期消费的信心,为消费品市场繁荣打下了基础。

  其中,直接产生作用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大幅度提高军人工资水平;二是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部分省市再次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一些省市适当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三是改革了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四是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1600元,这一重大税制改革举措有利于实质性提升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以上改革措施使城市居民从不同渠道得到实惠,货币支付能力得以提高。

  另外,国家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也大大增强了农民的购买力。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与税费改革之前比,减轻农民税费负担达100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逐步解决了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对保证进城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通过新农村建设、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及其他多项对农民“多予”措施促进务农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对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政策效应对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收入的增加又为促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

  消费环境优化为提升消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主持人:在消费环境方面,有什么变化值得关注,并对提升消费有明显作用呢?

  梁达:从消费环境的改善状况看,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及新农村建设新政的积极实施,为消费品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了改变农村消费总体“不方便,不安全,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