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1-29
【来源:中国商报】
巨大的行业成长空间,连锁加盟的运作模式,迅速增长的目标客源,大规模休闲度假旅游消费市场的兴起,使得经济型酒店成为未来的一个创富新引擎。再加上去年10月底如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一夜间造就4个亿万富翁",经济型酒店成了越来越多的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吸引了各路投资者关注甚至进入这个焦点行业。围绕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泡沫正被越吹越大。
近期,针对一些原先的旅馆、招待所乃至少数三星级酒店转而投身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盲目行为,专家提醒,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不够成熟,而且产品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投资者投资切忌盲目跟风。
日前有媒体披露,由于经营不善,客源少,在上海已经出现单体经济型酒店转产作建材了。虽只是个案,但也有警示效用。上述专家表示。
物业成倍涨难挡投资潮
不可否认,经济型酒店肯定是我国酒店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蓝海”领域。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经济型酒店2006年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大概有50个不同品牌,开业的酒店数近600家,平均每个连锁品牌只有成员酒店12家左右。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扩张力的空间还很大,但也有很多现实因素的阻碍。
日前,有上海媒体披露,上海经济型酒店目前的物业成本至少比三年前翻了一倍,有些地方甚至不止一倍。事实上,除占据核心成本的租赁费用翻番之外,经济型酒店在运营过程中还面临着其他成本的上升,比如酒店供热需要烧油,油价一直在上涨;电费、水费等其他支出也在不断追涨。
在成本提升的巨大压力下,原本定价都在200元以内的经济型房间现已渐渐淡出上海市场。以前市场上178元、198元的房间,现在都已经提升到200元以上,市场房价平均涨幅至少在30%以上。
而据记者初步了解,这种现象不仅仅只是发生在上海,在经济型酒店发展还相对成熟的北京和广州,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北京已经出现超过300元的经济型酒店了。
难怪有人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已渐渐“不经济”了。
即便如此,依然难以阻挡投资者的投资和扩张步伐。据了解,作为我国酒店业民族品牌代表的锦江集团已初步出售其旗下的低星级酒店,重点发展其高端酒店和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计划在3至5年内全国开店200家;格林豪泰目前开业的酒店数量是20家,计划在2007年开设酒店数量达到100家;另外还有MOTEL168、汉庭、七天、岭南佳园等都在加紧自己的扩张步伐。全球最大的经济型酒店运营商速8中国酒店连锁集团与全国最大的经济型酒店在线即时预订网易休旅行网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产业服务链。
尤其是某些私人老板,投入个百八十万,租一栋招待所,就办起了经济型酒店,更是难以想像。先不说品牌影响力问题,资金投入就极其有限。据业内人士介绍,以目前一般情况而言,一家成熟、有品位的经济型酒店的启动资金大概为500至1000万元。
定位不准同质化严重
其实,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盲目跟风不仅仅表现在某些毫无经验的私人老板和一些杂小品牌上,就是一些成熟的大品牌,目前也依然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
首先就是品牌价值的沉淀问题。在国外,连锁酒店的品牌扩张是以其独特的品牌核心价值为基础的,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经济型酒店都没有十分明确的独特的品牌核心价值,好像一谈到经济型酒店就是“便宜、有限服务"的代名词。到底什么是品牌核心价值,目前还很少有品牌酒店能够诠释清楚。譬如说“格林豪泰"品牌,为什么说商务人士选择“格林豪泰",就是选择“高品位、高性价比"酒店?在价格大概差不多或者说格林豪泰价格稍高的情况下,客人为什么选择“格林豪泰"而不选择其他品牌?这就是品牌核心价值的魅力。
其次是市场分化的问题。现在一谈到经济型酒店,人们就会联想到如家、锦江之星等,但是经济型酒店这个篮子很大,在经济型酒店里面肯定还有如家、锦江之星所没有开发的市场。现在经济型酒店的客源结构非常复杂,有包工头背着包袱住酒店、有白领经理提着电脑住酒店、有国外的人住酒店,这个现象可能会让大家觉得非常尴尬,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表明经济型酒店市场分化已迫在眉睫。商务市场应该是经济型酒店重要的新兴市场。
另外,针对某些单体“经济型"酒店,业内人士提示要特别注意“连锁"和“品牌"这两个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要素的同时并进,切忌急躁冒进、简单拷贝。正如如家CEO孙坚所言:“成败都在管理上,万一出现问题,整个连锁酒店就会像多米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