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2006平板市场:增长强劲 价格仍是主要竞争手段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1-24

【来源:中国信息报】

1月19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与中国家电网联合举办的“2006平板电视市场盘点及产业研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同时发布了《2006年度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06年,国内彩电零售量为35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销售量为477万台(液晶电视387万台,等离子电视80万台),占整体销售量的13.63%,与去年同期相比,平板彩电销售量增长幅度为151.05%,总体销售额增长幅度达到122%之高,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白皮书》同时揭示,2006中国平板电视零售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国产品牌主导液晶电视市场

《白皮书》在2006年国内液晶电视市场品牌结构份额对比中揭示,国产品牌销售量和销售额占有率分别为64.46%和52.28%,领先国内市场。在剔除北京、上海等40个省会及商业发达城市之后,国产品牌在二、三级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优势更加明显,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占有份额分别达到74.08%和64.15%。

主流尺寸是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白皮书》认为,2006年国内平板电视零售市场销售量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液晶、等离子主流尺寸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放量效应。如在等离子电视的整体销售量中,42英寸占有比例最大,达到89.46%。同样,在等离子电视所有尺寸中,42英寸的降价幅度也是最高的,高于平均降价幅度20.85个百分点;液晶电视中,32-42尺寸段销售量占全部销售量的73.47%,而这一尺寸区间的价格下降幅度高于整体幅度8.91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处长蔡莹认为,主流尺寸平板电视成为拉动市场的主要动力的原因,一方面是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尺寸段最适合目前国内城镇居民居住条件需求。2006年,尽管一些生产企业和相关媒体在热炒大屏幕平板电视,但脱离国内实际消费水平的宣传,难以替代真实的市场结果。

价格仍是主要竞争手段

《白皮书》显示,2006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另一特点是全线产品的价格下降,这一方面反映了上游资源状况的改善,同时也折射出平板电视生产企业对市场份额的渴求。在2006年主流尺寸中,液晶电视32-42英寸年度平均降格幅度为32.24%,等离子电视35-45英寸价格下降幅度达到45.64%。2006年度,虽然生产企业在平板电视产品品质和适用性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但令人遗憾的是,从目前国内市场的实际反应分析,2006年对平板电视热销局面贡献最大的依然是价格因素,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目前国内平板市场消费依然还没有进入成熟理智的发展阶段。对此,中国家电网主编吕盛华认为,2006年平板电视市场是赚了人气不挣钱,平板电视销量大幅增长,但价格的快速下降导致产品的利润率也在大幅缩水。

液晶电视区域市场差异巨大

2006年度液晶电视分城市级别零售市场差异化巨大,在252个城市中,40个重点城市的销售量占有率达到76.25%,80个中等城市占有率为16.20%,而其他132个地县级城市占有率仅为7.55%。重点城市平均市场占有率是地县级的33倍,突出反映了目前液晶彩电零售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非成熟性。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通过对分城市级别销售量占有率的对比可以发现,除重点城市外,其他城市的液晶零售市场空间巨大,目前这些城市的发展态势与2004-2006年国内市场发展态势极其相似,主要表现为,一是销量基数偏低,整体销量仅为90万台左右。二是消费能量尚未释放。根据整体市场的运行规律判断,蔡莹认为,这些城市未来的销量增长幅度将远远高于平均增长幅度。

2007年国产品牌继续领跑国内市场

展望2007年,蔡莹认为,平板电视整体销售规模与2006年相比,依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二三级市场的增长幅度将远远高于一级城市。随着二三级城市销售比例的不断增加以及应用技术的逐步改善,国产品牌在整体市场规模的优势将比2006年更为明显。另外随着上游面板平均价格的逐步走低,在一级城市大屏幕市场竞争中,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将呈上升趋势。总的来说,2007年国产品牌依然会领跑国内平板电视市场。

根据中国家电网组织的大型网络调查显示,2007年32、37、40、42英寸的平板电视在预期购买中所占比重超过63.3%,预期购买国产品牌的消费者,价格区间也主要集中在5000元至8000元。

同时,蔡莹也强调,与日、韩系企业不同,国内平板电视厂家大部分依旧保留了CRT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在市场份额上比平板电视还高出11.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