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1-15
【来源:国际商报】 国外技术壁垒是影响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 |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至11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前11个月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为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进口额为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展望2007年,农产品贸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出口方面,经合组织预计美国经济比2006年增长减缓,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低于2006年,需求对农产品出口的拉动因素相对减弱。预计我国水海产品增长有涨有消,总体保持稳定;园艺产品较快增长,但生鲜产品风险较大;畜禽产品将保持平稳增长,畜肉出口有望进一步突破;谷物出口形势尚不明朗。另外国外技术壁垒是影响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内出口低价竞销,中小企业数量太多,出口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尚待解决,出口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进口方面,大豆、棉花、羊毛、水产品原料、皮革原料、食糖明年仍有可能表现进口增长势头,在国内进口需求刺激和关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进口增长速度可能会继续高于出口增长速度。 影响农产品贸易的因素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效应。2006年的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长,经合组织预计,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3.3%,略低于2005年3.5%的增长率。预计欧盟经济增长将达到2.8%,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经合组织预计2006年日本经济增长2.8%;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中,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世界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下,除了对日本、韩国和中东市场的出口金额增长率低于5%,我国对其他各个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园艺、水海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出口增长速度。园艺、水产品、畜禽为我国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2006年1至11月这三大类产品净出口分别为79亿美元、80.5亿美元、18.3亿美元,合计177.8亿美元。近年发达国家渔业生产呈萎缩状态,而消费需求持续保持增长,我国水产品利用养殖生产优势以及加工贸易方式,适时填补了国际供需缺口,水产品出口增长势头强劲。而以大蒜、苹果汁、蘑菇罐头、番茄酱罐头、冷冻蔬菜、鲜苹果等为代表的一批果菜类拳头产品,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并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国家出台各种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产品出口。3年来,我国政府连续出台支持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以来,各部门纷纷出台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农业部门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作,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商务部、财政部出台了“农轻纺产品贸易促进资金”,帮助企业加强出口基地的溯源体系建设;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优良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免验政策,同时,免除禽类产品的出口检验检疫费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继续完善农产品出口信保制度;经银监会批准,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已开始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保证对日农产品贸易顺利发展。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在实施初期对我农产品产生一定影响,出口下降,成本上涨。面对进口国日趋严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广大出口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了行业培训、风险预警等方式有组织地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效。自2006年7月起我对日农产品出口恢复增长,8月和9月均达到10%左右的增幅。2006年前10月对日出口7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出口企业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能力不断加强。近几来,“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农产品出口中逐步普及,出口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已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逐年提高,效果显著。部分企业实行了贸工农一体化,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迈进。出口企业获得国际通行认证明显增长,目前全国获得有机认证企业近1000家,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企业2000多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综上所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今年依然了保持较快的增长。 从进口方面,前11个月进口额为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这个增长速度比入世以来年平均进口增长速度低近10个百分点。但从贸易逆差来看,2006年1至11月农产品贸易逆差为12亿美元,同比减少20%。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豆、棉花、食用油、羊毛等进口农产品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