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2005-2006年中国零售业年度报告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9-22

【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势头已经越来越强劲,并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零售业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更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在深入掌握本业态零售管理规律的同时,认清零售业发展的方向,并善于利用各种相关行业的资源,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年度零售业发展情况综述

2005年是中国零售业持续发展的一年。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5年全国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6589亿元,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8887亿元,增长17.7%。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0821亿元,增长13.4% ,餐饮业零售额(含住宿业)达到4928.6亿元,增长15.3%。

从以上的数据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零售业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经济领域。目前,中国大约有各类零售网点1500多万个,基本形成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

在2005年至2006年这段时间内,中国零售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销售景气指数、盈利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都要高于整个经济领域或制造业的景气指数或信心指数。

这段时期内,除了整体行业发展的大好趋势,还有一些较为突出的行业表现:

一、零售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无论从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发展数据看,还是从业界排名前100家的零售企业发展数据看,它们的综合发展速度都快于整个零售业的发展速度。2005年全国百强连锁零售企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10%;企业间的并购案不断发生,而且这些并购不光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小企业上,还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大企业上。

二、从单纯的规模竞争进入精细管理和协同竞争时代。各类零售商的门店扩张速度呈现放慢的趋势,但从单店盈利性和坪效、人效等零售业生产率指标上看,优秀零售商的成绩都在上升。同时,在零售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优秀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

三、民营零售商和外资零售商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5年零售企业百强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分别为48.3%和30.2%,大大快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20.4%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

四、零售商开始感受到来自消费者行为变化的重大影响。旅游、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体验性消费的需求增长,开始影响零售商的竞争要素的构成和业态结构调整。

五、各级政府对零售业的指导和规范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

六、在宏观调控和政府倡导下,农村零售业及社区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大幅提升。

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到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些特点,并为自己的下一步战略发展打好基础。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10.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出现明显的投资过热倾向。这在商业地产投资和重工业企业投资方面都有具体的体现。

虽然商业地产投资能带来更多的店址选择,但大量同质化的工业投资并不能带来长期的利好局面。事实上,重工业投资增长和轻工业产品供过于求的经济环境已经给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不良影响。尤其表现在,制造商的就业人口吸纳能力逐渐下降――国家发改委测算:2006年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但今年上半年,城镇实际新增就业人员仅有600多万。低就业率必然会大大影响到内需增长。

另外,央行于8月以前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一种强烈的银根收缩信号,表明我们流通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恶化。这也提醒我们要更精细地管理企业现金储备,并注意调整年底旺季的存货准备。

零售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

无论是从零售业本身量与质的快速发展角度看,还是从政府高度重视的角度看,都说明了零售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尽管今年上半年很多地区的统计数据都反映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渐降低,但如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