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9-13
【来源:经济日报】
从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奶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获悉,建设现代奶业将成为我国奶业发展的方向,在市场的带动下,我国奶业将加速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奶业转变。
经过多年积累和近几年快速发展,我国奶业已经进入转型期,即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过渡,良种覆盖率、饲养规模、加工能力以及消费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奶牛饲养看,通过引进和品种改良,目前在全国1216万头奶牛总存栏数中,奶牛良种荷斯坦牛的覆盖面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奶牛饲养规模在2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场、小区)存栏数占全国总存栏数的四分之一,在一些大中城市比例更高;部分规模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的硬件和软件装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在乳品加工方面,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有690个,其中日处理鲜奶能力在300吨以上的企业有58个,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78个,三资企业有64个。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加工企业相继引进了国外的设备、管理和营销方法,缩小了同国外乳品企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乳品加工设备和工艺达到了国际水平。
在乳品消费方面,2005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为21.7公斤,与1995年相比,10年中人均增加16.2公斤,年均增长14.6%。
专家指出,我国奶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在现代农业国家的畜产品结构中,肉类和奶类产量的比例为1:2,而我国仅为1:0.4。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将有利于调整畜产品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种植业从“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草三元结构”转变。由于奶业产业链长,而且延伸范围广,发展奶业既可以促进饲草饲料种植第一产业的发展,又将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链接:
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去年我国乳制品进口金额增幅回落,进口数量同比降低,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大幅增长。我国乳制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从今年开始将着手开拓国际市场。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32.0万吨,同比下降7.81个百分点;金额4.59亿美元,同比增长3.25%。2005年我国乳制品出口7万吨,金额0.8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4%和45.43%。上半年乳制品出口3.7万吨,同比增长19.56%,出口金额0.48亿美元。
据了解,我国乳制品进口增幅回落、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奶业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全国奶牛存栏约1300万头,同比增长17.9%;奶类总产量达到2864.8万吨,同比增长21.0%,全国人均占有量达21.7公斤。我国奶类总产量仅次于印度、美国、俄罗斯,占世界的第四位。
我国乳制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乳制品加工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05年乳制品产量达1204.4万吨,同比增长27.97%。今年1―6月份,乳制品产量736.6万吨,同比增长24.12%,其中液体乳产量631.7万吨,同比增长26.57%。
为了保持生产、加工、消费的协调发展,这次年会提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将着手推动乳制品出口的工作。
他说,根据WTO要求,农产品出口补贴要逐步减少,到2013年农产品出口补贴将取消,这将有利于没有农产品出口补贴的国家。我们要研究国际乳制品贸易政策、市场需求、品种质量等情况。各大型乳品企业,要设立相应的机构,研究国际市场,疏通出口渠道,调整现有产品结构,以适应出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