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3-29
【来源:经济日报】
消费品市场
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下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的供求趋势与上半年调查结果相比,认为供过于求的意见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认为供求平衡的意见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说明供大于求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消费品供求关系将趋于平衡。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与2006年上半年相比,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数量略有增加。
价格趋势调查结果显示,下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略有上涨。分类别看,与2006年上半年比较,调查意见认为价格稳定的有食品、烟、服装服饰、鞋帽、纺织品、儿童用品、化妆洗涤用品、文化用品和体育娱乐用品,认为其价格稳定的意见比例达到了75%以上。认为价格上升意见比重提高的有饮料、酒、家居用品、家用电器、钟表眼镜、珠宝首饰、五金建材和工艺礼品。
调查结果表明,受石油等能源、金属、塑料材料、食糖等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及电力、运输、人工等费用上涨影响,部分消费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引发了部分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并且商品类别越来越多,涨幅越来越大。而我国不少消费品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商品市场自我平衡的能力在增强,成为主要消费品供应充分和供求关系稳定的可靠基础。
分析认为,2006年下半年开始加快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比以前较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为这些人员消费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增加教育投入和着手解决医疗价格过高特别是药品价格过高问题,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开始趋好。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效果进一步显现,购物、消费的环境特别是农村软硬环境进一步改善。
基于上述原因,预计2006年全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万亿元,比2005年名义增长13%,国内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5年增长2%左右。主要消费品供求变化趋势将呈现六大特点。
粮食供给状况良好
供求关系保持稳定
2006年夏粮连续第三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138亿公斤,增产74亿公斤,增长7.0%。如果下半年没有重大的、影响全局的灾害性天气发生,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比2005年较大幅度增加,产需缺口明显缩小。粮食类价格走势将基本平稳,与粮食相关的部分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将基本保持稳定。由于近两年油料及其制品价格低迷,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植油料的积极性下降,油料种植面积减少。但食用油及油料进口较多,国内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此次调查中,84%的意见认为食品供求平衡,比上半年调查结果提高1个百分点,认为价格稳定的意见与上半年调查结果持平。其中认为大米、面粉、玉米、大豆、豆油、菜籽油供求平衡的意见比上半年调查结果提高1到2个百分点,认为棕榈油、豆油、菜籽油价格下降的意见则减少3―4个百分点。
副食品供给总量充裕
价格短期和局部波动
2006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605万吨,同比增长4.4%。受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的影响,猪肉市场价格开始回升。6月下旬重点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存栏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13.6%,预计下半年猪肉市场价格继续保持稳定回升态势。随着我国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禽蛋类市场消费信心逐步恢复,需求转旺,价格逐步回升。此次调查中,认为鸡肉供过于求的意见比重占19%;认为鲜鸡蛋、鲜鸭蛋价格稳定的意见占80%。
纺织品服装需求稳定增长
市场价格稳中趋降
2006年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依然呈现较快发展势头,生产稳步增长,市场供应充裕,品种丰富;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继续较快增长,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成了销售旺季。进出口市场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有关管理措施,经营秩序优化改善,低附加值出口产品比重有所下降。此次调查中,认为服装服饰、鞋帽供过于求的意见比重28%,比上半年调查结果减少3个百分点;认为家用纺织品供过于求的意见比重27%,比上半年调查结果减少1个百分点。多数意见认为价格比较稳定,认为价格将下降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