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重庆前10月社消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8.5%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1-18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今年以来,重庆市委市府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深入推进“ 五个重庆 ”建设,全市宏观经济总体向好,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增长。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0.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2%。其中,10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1%。

一、消费品市场主要运行特征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全市消费品市场各月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绝大部分月度零售额名义增长率在18%-20%区间内波动。

(二)各行业协调发展

从行业结构看,批发业和零售业作为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1-10 月,全市批发业和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 2373.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增速加快。1―10月,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7.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同比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

(三)城乡市场共同发展

在“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等相关惠民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全市城镇市场和乡村市场呈现出共同繁荣的大好格局。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10月,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58.14亿元,同比增长18.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2.21亿元,同比增长16.8%,城乡市场均实现较快发展。

(四)限额以上单位支撑作用显著

限额以上单位继续发挥推动社会消费品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1-10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共实现零售额2118.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5.7%,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7.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84.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4.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

二、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原因

(一)经济持续向好,居民消费信心增强

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16.5%,增速位居全国第一,高于全国水平 7.1个百分点; CPI同比增长 5.3% ,比全国平均涨幅低 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 25.5%。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前茅,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类值统计,1-10月,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8%,同比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1.4%,同比增速加快4.9个百分点;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5.9%,同比增速加快9.6个百分点;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3.1%,同比增速加快6.9个百分点。

(二)文化建设拉动消费

以“构建西部文化高地、长江上游文化中心”为目标,全市“唱读讲传”活动有声有色,居民精神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意识形态商品消费增长突出。1-10月,限额以上企业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7.2%,增速加快21.4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7%,同比增速加快6.4个百分点;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同比增速加快23.5个百分点。

(三)假日旅游刺激消费

全市商贸业着力打造“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改善消费条件,培育消费热点,在“重庆非去不可” 为主题的旅游宣传带动下,假日旅游成为助推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带动全市批零住餐各行业快速发展。

三、消费品市场需关注的问题

(一)消费刺激政策减弱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有力地刺激了相关产品销售。但随着市场需求逐渐饱和,且无后续政策继续推动,相关商品的消费增长出现了明显回落。1-10月,限额以上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同比增长35%,增速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汽车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