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0-01-22
【来源:中国商报】
商务部预计200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将达到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200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约比2008年提高6个百分点。
国内消费加速回升
姚坚说,2009年12月,商务部监测的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5.2%,比11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加快10.3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将达到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介绍,2009年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加速回升态势,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12月份在商务部监测的千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家电销量同比增长18%。汽车、住房、电子产品等引领消费热点;消费实现快速增长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农村消费在去年得到了释放,自1987年以来,农村消费增速首次快于城市。“这主要得益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家电、汽车下乡等政策的推动,使农村消费能力得到释放。”姚坚说。商务部预计,2009年农村消费将达4万亿,同比增长15.5%左右;城市消费将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左右;
据姚坚分析,消费市场快速回升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政策拉动作用。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保障体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了消费能力。相继出台的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家电、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的政策,对拉动城乡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2009年,我国大力开展万村千乡、双百工程建设,推动农超对接等项目,使农村流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扩大了农村消费。在城市,稳步推进早餐工程、家政服务体系、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项目,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发展,使放心消费、便利消费更加深入地走进居民生活。
另外,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商品市场运行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商务部门有效地应对了严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的市场异常波动,保障了市场平稳运行。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同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打击借“家电下乡”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提振消费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促消费力度空前加大。2009年,仅商务部就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扩大消费、创新生活”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各地举办大型促销活动3000多个。
商务部表示,2010年在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全年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外贸情况开始好转
值得关注的是,姚坚在发布会上指出,经济危机对我国冲击最严重的就是外需萎缩导致的出口下降。不过,进出口在连续12个月的下降之后,到2009年11、12月两个月实现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年外贸进出口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2%;进出口差额为1960.6亿美元,同比下降34.2%。姚坚表示,200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降幅收窄,其中,中国进口的大量增加,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能够在危机中实现全球出口前列,与我国多次调高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加大出口融资保险的力度是密不可分的。“去年我国外贸市场多元化进一步明显,虽然欧美仍然是主要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8.5%,但比重较2008年有所下降。”姚坚表示,出口市场在稳定欧、美、日传统市场的同时,也在大力拓展中东、拉美、非洲、东盟这些新兴的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中国外贸进出口正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姚坚还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为吸引外资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据姚坚介绍,11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37家,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97%和31.97%。从8月份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已连续4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
吸收外资回升主要体现在部分沿海省份,特别是江苏、广东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重庆在今年特别是11月份的吸引外资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增长势头。其次,从投资来源地来看,美欧的投资下降非常明显,11月份当月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投资分别下降38%。日本、新加坡、东盟等亚洲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增长将近60%。第三,制造业吸收外资的比重进一步回升。去年以来,制造业在全国吸收外资比重达到53%,服务业是41%。
姚坚认为,去年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幅较大,与2008年11月下降36%,基数较低有一定关系。吸收外资总体情况并没有大的变化,最近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