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上半年安徽省消费市场增速创十年同期新高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3-30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今年以来,在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下,安徽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上半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9.4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创十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一、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1、市场消费高位运行,假日消费拉动明显。从上半年各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看,含长假、节日月份零售额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节假日消费情结对市场影响明显。一季度的三个月中,1月份受去年基数较高影响,增速较低,同比增长12%;2月份受“春节”影响,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增长19.5%,增幅居各月之首。3月份增长14.8%,增势趋于平稳。进入二季度,受物价上涨和“五一”黄金周、徽商大会等影响,消费品市场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4月份增长15.6%、5月份增长17.5%、6月份增长17.8%。

  2、餐饮业增势强劲,增幅居行业之首。上半年安徽省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0.3亿元,同比增长19.5%, 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4个百分点,比批发零售贸易业高3.8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9%,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

  3、批零贸易业发挥主导作用,限额以上企业领跑消费市场。上半年安徽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实现零售额945.5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安徽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2%,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3.4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 144.4亿元,增长16.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801.1亿元,增长15.6%。

  随着大型商场的扩张特别是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网点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对消费环境要求提高,大商场、大超市的零售额增长较快,比重提高。上半年安徽省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3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共实现零售额252.3亿元,同比增长2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1.5%上升到22.7%,且呈持续上升之势。

  4、农村消费增长明显加快,城乡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农村消费增长加快。上半年安徽省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495.5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城市实现零售额613.9亿元,增长17%,城乡增幅差距由去年同期的2.9个百分点缩小为2个百分点。

  5、各市增幅差距缩小,区域协调增长态势明显。在合肥、芜湖、淮南、安庆、阜阳等传统的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宿州、六安、滁州等市增长速度明显提高。上半年宿州、滁州、六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3.5个和3个百分点。上半年有7个市累计增幅超过安徽省平均水平,增速最高和最低两市差距由去年的6.7个百分点缩小为2.3个百分点。

  6、居民消费层次逐步提高,消费热点突出。上半年安徽省吃、穿、用类商品普遍保持较快增速,市场销售热点纷呈。据对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商品零售统计,市场销售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节日和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吃、穿类等基本生活用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日用品类增长16%。

  (2)健康消费、知识消费、娱乐消费成为消费时尚,文体产品需求量一路攀升。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3.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4%,书报杂志类增长18.6%。

  (3)住房热销,带动了建筑及装潢材料等相关商品的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3.5%,家具类增长27.5%,五金电料类增长50%。

  (4)汽车消费持续升温,油品消费处于高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车辆品种增多,新车价格下降,居民购车欲望增强。2006年省城私家车已超过44.4万辆,增长25.4%。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7.7亿元,增长28.6%,由其带动的石油制品类增长24.9%。

  二、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的原因

  1、宏观经济稳步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安徽省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为消费品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持续发展条件。“十二项民生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一系列有利于开拓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实施和推进,使得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居民收入预期、消费信心增强,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