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2-15
【来源:解放日报】
生意不好做了,但这不好做,促使着企业求新求变,提高自己的生命能级―――
虽然全装修房的市场有一部分分到了家装公司,但是应该说市场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当房地产行业在宏观调控的稳步推进中逐步进入调整期,与之密切相关的家装行业也经历了一番起落―――
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05年底到今年初,被淘汰的家装企业已达六七百家,企业业绩同比下降了20%左右。
与此同时,家装行业也得到了一些鼓励―――
去年,在市文明办开展的本市37个“窗口”行业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家装行业排名37个行业的第30位,名次较去年提高了3位。虽然仅仅上升3位,却让一直处于百姓“口水”之巅的家装企业欣喜不已。
家装企业的生意不好做了,但这不好做,促使企业求新求变,提高自己的生命能级。经过了几年“狂飙突进”的发展,家装行业在冷静寻找发展空间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更专业更理性的细分时代。
资源整合
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郏祥钧印象深刻,在2003年、2004年房地产发展高峰时,每天新开张的家装公司如雨后春笋,一天申请入会的能达30家,而现在,一周都不到一家,“在这个行业开公司不那么便当了,关起来却是一片”。
这一年来,六七百家关门的企业到哪里去了?
据调查,一部分回归了“马路游击队”状态―――节省了门店费和税费,带着自备工具和积累的人脉资源,背起公司进社区。“马路游击队”揽下的往往是一些大型品牌家装公司不太愿意接的小单。更多的被淘汰企业,则被品牌家装公司并入旗下。据了解,单是聚通装潢,就吸纳了不少于四五十家的小企业。显而易见,在市场的导向作用下,家装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重组。
然而,品牌家装企业虽然“雪球”越滚越大,却也有更多的挑战者,渴望在家装行业分得一杯羹。
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纵向一体化的竞争,即房地产开发公司推出的全装修房。虽然全装修房的市场有一部分分到了家装公司,但是应该说市场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横向一体化的挑战。以国内品牌好美家和国际品牌百安居为代表的大卖场,从过去立足上游的单纯材料供应商,开始把触角伸向了下游的家装市场。由于掌握了上游供货渠道,“一体化”的优势使他们能够以更便捷的服务、更实惠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如果说全装修房因为目前仍无法解决“信任度”及“个性化”问题,还无法被广泛接受,那么“大卖场”对家装市场的介入,已使身处产业链下游的品牌家装企业感到了些许生存危机。
苦修内功
改变经营业态、苦修内功,通过更新更专业的服务来抢夺市场蛋糕,正是如今不少家装企业求思求变的方向。
一部分企业开始朝专业化方向转型,即专做单一项目,比如各类专业馆的推出,不求高、大、全,但求专、精、深。如在某“瓷砖馆”,消费者唐小姐就已经体验到了这种专业服务。在展示着各种瓷砖整体铺设效果的大厅里,端一杯茶,欣赏的已不是一摞摞单调的作为建材的瓷砖,而是一个个设计成型的作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喜好,陪伴在旁的设计师可提出各种各样的组合方案包括瓷砖的种种切割效果。
有实力的品牌家装则利用自己强大的资金实力及员工优势,提供“一站式”服务。如“全托式”装潢。这种以忙碌的都市青年和公司老板为目标消费群体的装潢业态,不仅材料全包,而且设计师在装潢前首先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依照客户的抽象描述为客户选择包括窗帘在内的一系列软装。这对家装公司提出了相当高的诚信要求。为了让装潢过程更加透明,提供“全托式”装潢的公司,一般会为每一项工程配备一名代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摄影,并制作成碟片反馈给客户。
还有品牌家装企业,反“百安居”之道而行之,瞄准了上游供货。去年下半年,荣欣装潢公司就推出了A+B模式,与材料供应商建配龙合作,由建配龙提供物料配送,以期掌握更多话语权。
家装行业的工作业态也在发生质变。一名施工队队长配备多名工匠的现场制作拼装的作坊式施工,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后场定制、前场安装的个性化装潢业态。木门、门套、线条、移门、冲淋房、台盆柜、储藏柜、成套橱柜、楼梯、铁艺等被分解成“装潢部件”进行大批量工业化预制,然后到装潢现场进行程序化拼装。一些品牌家装企业买地建厂房,在后场打造工厂化生产总包集成的平台,规模化带来的集成效应,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与之相应的,还有施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打造过硬的施工队伍”已经是许多品牌家装公司高扬的旗帜。农民工变职工,接受环保知识、环保施工技艺、诚信等各方面的专业培训。记忆中装潢队伍的脏、乱、差,最终将会成为历史。
又一个春
家装行业的市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