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1-10
【来源:经济日报】
元旦有小黄金周之称,3天休假增加了消费需求,为红火的节日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寒之后,我国气候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雾雪天气,多条高速公路被关闭。受节日和气候影响,部分菜篮子产品价格小幅上涨。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新年第一周(1月1日至7日)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08.7点,价格总水平较上周上涨了0.8%。40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27种,下降的有12种,持平的有1种。从大类看,食用油价格继续下跌,粮食、肉类、鸡蛋、白条鸡、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食用油价格比上周(2006年12月25日到31日)下跌0.39%。其中,菜籽油价格下跌0.9%;调和油和花生油价格分别下跌0.49%和0.37%;豆油价格经历前期上涨后目前处于震荡整理阶段。食用油总体供应充足,需求强劲,春节前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国家调控政策及时得当,粮食价格基本平稳。元月1日到7日,小包装面粉3.86元/公斤,比上周上涨1.58%;小包装大米4.24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24%。随着近期国储小麦拍卖定期举行,国内小麦供应偏紧的局面得到改善,预计春节前后国内粮食价格将保持整体平稳的态势。
隆冬季节适宜进补,居民对各种肉类的消费需求相当旺盛,肉类市场价格坚挺。受天气寒冷,储存、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元月1日到7日,蔬菜价格继续小幅上涨,比上周上涨3.14%。预计近期蔬菜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
元月1日到7日,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为101.13点,比上周下跌0.3%。其中,箱包袋、雨具和珠宝饰品价格上涨2.5%、0.6%和0.4%;电子电器和钟表眼镜价格下跌2.8%和0.3%。
在日用消费品方面,据典型调查,受元旦节日消费影响,1日到7日,伞、液晶彩色电视机、棉袄、风衣、各种球鞋、旅游鞋、家用数码摄像机、手机及小灵通、机械玩具和羽绒服等成为零售额增长较快的商品,分别比上周增长47.4%、41.5%、40.4%、38.1%、34.9%、31.4%、29.9%、24.8%、24.2%和22.6%。
批发额增长较快的10种商品分别是:黑木耳、花生仁、铅笔盒、儿童服装、白银饰品、瓜子、学生用本、大衣、珍珠饰品和竹木工艺品,分别比上周增长45.9%、39.3%、37.9%、36.7%、33.9%、31.3%、29.2%、28.0%、24.7%和21.6%。
虽然受天气和节日市场影响,菜篮子商品价格会有小幅上涨,但因为总量供应充足,食用农产品的可替代性比较强,因此价格上涨幅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