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物流+总部”北京通州物流基地创新发展模式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16

【来源:国际商报】

几乎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连成一片的北京通州物流基地,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被亦庄新区所全部囊括。届时,通州物流基地的地利之便将更加凸显。本月,随着香港嘉柏项目和北京恒日项目的开工建设,北京通州物流基地开复工建设项目达到了5个,面积有20万平方米,签约投资总额达到了40亿元。北京地区的制造业远不如沿海地区发达,夹在天津滨海新区物流基地和北京空港物流基地之间的通州物流基地,在成立后的三年,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投资魅力源于探索

好的商品讲求好的卖相,继续对外招商的通州物流基地,地面平整开阔,道路笔直通畅,绿化移步换景,建筑各有特色,给人的感觉整饬有序,一切都呈现出健康成长中的样子。车行在通州物流基地纵横交错而宽阔平整的道路上,听基地负责人介绍,自2003年6月举行基础设施奠基仪式,第一条道路开始动工截至目前,基地主干路网基本形成,供水、供暖、电力、电信、互联网、有线电视、天然气、雨水、污水等设施齐备,已达到“九通一平”的标准。

作为《北京市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北京通州物流基地被规划为首都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主要为北京市的进出货物集散和大型厂商在华北地区的采购和分销提供物流平台。所以基地不仅要满足的是城市配送需求,而且要提供生产性物流配送服务。但物流基地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开发区,它的建设标准高、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具有明显的服务性和公益性。而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和政府投入部分相对较少。因此,基地开发主体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也势必会提高项目入驻成本。若单纯的引入传统的仓储物流企业,物流基地难以在短期内收回成本,难以维持健康发展。通州物流基地在发展之初,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这种抉择和思考之中。

有着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并不代表就一定会获得物流企业的青睐。毕竟,物流作为国家大力提倡的产业,早使得物流基地在各地市遍地生花。空港物流基地,紧傍着国际十大机场之一的首都国际机场,滨海新区物流基地在协助天津港打造北方航运中心。要吸引一流的物流企业进驻,通州物流基地就必须发掘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定位。我国中心城市物流基地在发展模式上大体有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等。通州物流基地,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局限于上述几种模式,而是通过实践总结,不断探索新的开发模式。

目前,北京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60多家投资落户,185家在京设立了研发中心。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北京东部聚集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北京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诺基亚星网工业园为龙头的全国最大的移动通信产业,以中芯国际、中科稼英为代表的北京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德国拜尔、瑞典诺和诺德为代表的北京药谷,产业聚集效应明显。这样的发展能力成为了通州物流基地的发展契机。

总部项目聚集效应

因此,通州物流基地提出了“大力发展流通总部项目”的工作思路,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开展招商工作:一是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引入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建设区域采购分拨、货物集散、交易结算中心;二是全面提升基地的国际化水平,引入国际物流资本和国际品牌企业,发展国际物流业务;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吸引国内外医药、服装、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加工型企业入驻。

2005年1月,通州物流基地召开“打造流通企业总部基地”的专题研讨会,明确“物流+总部”的发展思路,并就流通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会议从北京市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宏观分析,肯定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想法,认为通州物流基地具有区位交通优势,适合建立流通企业总部基地。发挥了总部项目功能集中、效益高、带动辐射作用大的特点,积极引入大型流通企业在基地建立区域总部。

据此,通州物流基地的招商工作以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着重吸引流通企业特别是全国性的大型连锁企业建立区域总部,吸引大型制造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采购、产品分拨中心,成功地引入了以苏宁电器连锁集团为代表的几家总部项目。正如专家们所说,总部基地的建立,实现了商流和物流的互动,带动了基地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以物流的设施吸引商流,以商流促进物流发展。基地重视中介招商,吸引物流中介、物流地产商、国际国内著名的货代企业,利用其客户资源多,辐射作用大的优势,形成招商的连带效应。2005年成为基地快速发展的一年,招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