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竞争升级零售企业抢搭并购快车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19

【来源:国际商报】

经历了近一两年的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零售企业今年再次发力,本土企业兼并重组频频发生,外资企业加快开店步伐,原本就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如同眼下这炎热的夏天,热浪袭人。

跑马圈地风潮再起

日前,外资巨头沃尔玛宣称,将在中国地区已有58家分店的基础上,2006年计划再新开18~20家店面,把在中国市场的规模推向更好的层次。

另一个在中国市场更具规模的零售业巨无霸家乐福,也对中国市场寄予更多期许。家乐福高层日前在北京声言,今年要在亚洲新开45家店,其中的20家将开在中国。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外资企业的扩张明显加快,不仅进入企业的数量迅猛增加,已经在中国淘金多年的企业也在快马加鞭地扩张。统计表明,到2005年底,家乐福在国内的店铺达到了70家,易初莲花店铺有71家,沃尔玛的店铺数达到了56家,百安居店铺已达48家。

“与国际市场相比,外资在中国市场是获利的,所以他们要拼命扩张,目的是尽快占领市场。”针对外资巨头不曾停歇的规模扩张,中国商业联合会秘书长王耀分析,“外资企业在战略上是先占领,再进行内部的整合。所以,虽然不是每个店都赚钱,外资却很少有关门的。他们不会因为某一个店的好坏,影响整体上的战略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零售企业的扩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的扩张,以往竞争多是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展开,现在争夺的空间在延伸,战线已经蔓延到许多二三级城市。专注于区域市场的企业开始走向全国发展。二是业态的扩张,企业经营不再局限于固有的领域和单一的业态,呈现多业态发展的趋势。三是店铺的扩张。商业店铺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谁占据优质的店铺资源和好的地段,也就占据了竞争的优势,扩张店铺因此成为企业持续的追求。

与在中国的无限风光不同,国际巨头在亚洲其他地区的扩张却并不顺利,有的甚至陷入困境。家乐福几年前就已经撤离了日本市场,心高气傲的沃尔玛也在不久前正式告别了韩国,集中精力拓展中国市场。

外资企业在不同地区遭遇截然不同的命运,实际上与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

“日本和韩国的零售业是封闭的市场,对外资零售企业的限制很多,不像在中国,外资享受了太多优惠待遇。”零售业专家黄江明表示,外资在日本和韩国开大店都要进行严格的听证,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国外的供应商协会也会对货款结算期限有明确要求,一般是一个月结算,不会允许出现拖延货款的行为。至于外资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拖延供应商货款开店,收取高额进场费等现象,在国外更是不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外资企业在当地的发展自然不可能非常顺利。“日本和韩国的零售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外资面临比在中国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

企业并购渐成趋势

中国零售业近年来尽管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但现阶段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低,企业规模小,多为区域性企业,缺乏全国性的行业领导者,在与跨国大集团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05年的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最大的前30名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超过10%,而在欧洲,排名前5位的零售商已经占据零售市场50%的份额。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零售业发展到今天,产业整合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收购兼并成为中外零售企业扩张规模的新选择,这与以往零售企业自己选址开店有很大不同。

2月份收购了美廉美超市之后,4月,北京物美又一次强势出击,兼并了宁夏银川新华百货。一直坚守区域发展的物美,如今调整布局,快马加鞭扩张地盘。

物美的扩张并非心血来潮。物美集团市场部经理吴家宜对记者表示:“目前物美已经具备了扩大规模的能力,中国零售业的市场潜力还很大,物美在巩固了华北市场之后,需要走出去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他透露,物美这两年在内部管理上下了很大工夫,无论是招聘专业人才,还是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服务,都进行了足够的积累和贮备,为成功并购和扩张规模夯实了基础。

并购的趋势在蔓延,继国美去年收购了深圳易好家之后,2006年,永乐快速并购大中电器。外资零售企业同样不甘寂寞,扩张方式重点向收购突转。据统计,2005年商务部共批准外资企业并购项目24个,也有一些外资零售企业从境外对我国境内零售企业进行收购。种种迹象表明,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商业收购高潮正在来临。

对于讲求规模效益的零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