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4月,有着77年历史的武汉“老通城”酒楼关门谢客,这个有着“豆皮大王"金字招牌的老字号酒楼,在多年惨淡经营后,无奈地贴上了“暂停营业"的通告。酒楼的一楼早已变成了手机市场,二楼的餐厅通道则是“铁将军"把门。
在7月底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武汉之行中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武汉有记载的老字号品牌有108家,涉及餐饮、食品、医药、服务等15个行业。但目前,全市仍在经营的商业老字号已萎缩至41家,其中只有20家左右经营较好,有20家经营较困难,其他60多家基本无法经营。
近10年间,像“老通城”一样在武汉陆续消失的老字号,还有“福庆和”、“祁万顺”、“郭谥泰”等。人们不禁发问,老字号“金字招牌"如何重现光芒?
最近,武汉市商业局已拟定多管齐下振兴餐饮老字号计划:一是将有发展前景的老字号纳入振兴目标,引导尚在经营的老字号发展连锁,支持做强做大。企业在省外或者国外办展览以开拓市场,政府给予补助,对于比较困难的企业甚至给予100%的补助,其他的也能达到50%的标准,而在商业区网点的布设上也会优先考虑老字号。
二是帮助老字号牵线搭桥,对部分老字号采取拍卖、招标、租赁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引进合作伙伴,通过招商引资,以合作经营的市场手段挽救老品牌。
再有就是对已经停业的企业,拿出资金把品牌保护下来,甚至由政府出资控股。同时,武汉商业局的有关人士还表示,要将老字号振兴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在各类商业街新建、发展及结构调整中,优先优惠安排老字号回迁、进驻。
政府部门扶持政策的出台,使人们对老字号的振兴充满了期待。然而,老字号是否真能就此浴火重生呢?武汉市商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老字号要重振雄风,关键还在于自身在管理、经营、产品等方面的创新。
专家认为,从世界各国商业区的发展规律看,传统商业品牌衰落的内在原因,均是在新兴的商业业态竞争中,自身竞争力发生了弱化。重振商业传统品牌,除政策层面的扶持外,关键在于要在新形势下,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功能定位,积极进行业态创新,突出个性,培育特色,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