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海信推出新品开始全球同步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4-22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海信一下子推出了四大系列20余款平板电视。与过去推新品只着眼于国内市场不同的是,此次海信第一次强调了全球同步上市,这些携无线、网络、前投影等新技术的多媒体平板电视,在美国、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国际区域市场同步推出。

从立足国内到着眼全球

海信这一变化是基于战略的选择。两年前,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全球平板电视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平板电视的‘摩尔时代’已经到来”,并提出“力争2005年海信平板电视的销量在国内市场位居第一,到2007年成为全球平板电视产品的主流提供商”的战略目标。今年10月份,海信集团更是将目标具体化:到2010年,海信电视产品将达到1100万台的规模,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7%。遵循这一战略,海信对组织架构、研发、销售体系进行了战略调整和部署,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海信平板电视不仅在国内市场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海信自主品牌的出口量也高居榜首。此次全球同步发布新品,实际上等于进入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冲刺阶段。

海信电视的这一“国际化冲刺”时机颇佳。放眼全球市场大势,全球彩电市场几乎是同步进入了平板时代,虽然不同市场的步伐仍参差不齐,但总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资料显示,2005年平板电视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占比达到了47.2%,在美国市场,这个数据是50%,欧洲是67.9%,日本是90.4%,中国是33.6%。在市场同步的同时,中国彩电企业在掌握平板制造技术上避开了类似CRT彩电那样的后发劣势,与跨国企业基本实现了同步,这正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千载难逢的良机。

竞争实力来自技术储备

同时,海信各方面的准备也比较充分。在技术储备方面,从1998年开始,海信就率先成立了以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的数字电视研究所,1999年海信推出网络机顶盒,使电视机实现了上网的功能;2002年海信与新浪、阳光卫视联手,推出了可以直接宽带上网的互动电视iTV;2004年海信实现了通行全球的1080P顶级数字显示格式;2005年中国质量协会在对中外主流液晶电视品牌的评测中,8项关键技术指标中有6项第一被海信获得;同年,中国第一款音视频领域的核心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它彻底打破了国外彩电核心芯片技术的垄断;2006年海信率先推出了集数字高清技术、网络技术和平板技术为一体的多媒体电视,又一次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海信已经在青岛和顺德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海外在南非设立了研发中心,年内海信还将在欧洲和美国新增研发中心,以完全与当地接轨的研发速度顺应市场的需要。在工艺设计方面,海信加强了同世界一流品牌的合作与交流,并在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新品研发机构,其设计的天香系列平板电视,一举获得“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设计奖”惟一的单项奖――――最佳设计奖,捧到了中国工业设计界的至高荣誉。在海外渠道方面,海信平板电视已经成为欧美市场沃尔玛、百思买等大连锁企业的重要采购对象,今年上半年,海信自有品牌平板电视在北美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0万台,在法国的占有率也已经达到2.5%。

保持领先基于不断创新

准备再充分,毕竟国际市场不是那么好闯的,海信能否如期实现“成为全球平板电视产品的主流提供商”的战略意图,现在还难以下结论。目前,无论在欧美市场还是中国市场,中国平板电视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国平板电视已处于上风,利器便是不断地推出新品,目前中国彩电企业推新品的速度,大大快于日韩企业。

而海信实施“国际化冲刺”的利器同样是不断地推出新品,推新品追求全球同步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消费特点上来看,喜欢新设计、新技术、新理念的产品,是全球消费者的共同价值取向,既然有人可以快速地推陈出新,无论是中国消费者还是外国消费者,都会欣赏这样的创新,进而用钱投你的赞成票。

然而,摆在海信面前的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海信虽然在制造技术上并不逊色,但不掌握平板电视主要部件液晶屏和等离子屏的核心技术,这种核心技术的缺失无疑是个隐患。同时,海信能否像了解中国消费者那样了解国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其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海信能否避害趋利,决定了其“国际化冲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