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主管报刊

主管报刊

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商业会计杂志社 发布日期:2014-01-15

     ( 《商业会计》杂志社副社长 陈翔在“2013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工作总结及代管协会事业单位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商业会计》杂志创刊至今已33年,在此向各位尊敬的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我社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和现状。

1979910日,原粮食部、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决定,并经国家出版局同意,从1980年度开始联合编辑出版《商业会计》月刊。委托邮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801月《商业会计》月刊创刊。198476日,人事部决定《商业会计》编辑部事业编制18人,作为试点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收抵支,自负盈亏。这标志着编辑部将是一个无预算、无拨款的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不难想象,那时的编辑部领导者是怀着怎样的忐忑心情面对这个决定,全体人员工资、福利、医药费、纸张、印刷、稿费等方方面面都要自己解决。曾经手捧铁饭碗的国家干部就这样把自己推了出去,去面对着失业、待业的风险与压力。钱!那个年代最为知识分子所不屑的东西,此刻是多么的现实和残酷。要盈利要赚钱,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扑面而来。

1985年,今天许多看似普通的事情,当年便是争鸣的问题。为了增收,在是否可以在中央级刊物上刊登广告的质疑声中,经工商管理局批准,我们办理了广告经营的许可证,从此开始承揽广告业务。随着媒体广告业务在社会上认知度和承受度的不断提高,加之随后几年中国会计电算化市场竞争白热化,我们凭借在会计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与当时的用友、吉联、金蜘蛛、AC990等软件公司结成了合作伙伴,广告成为我们除了杂志以外的另一收入来源。

1991年末,《商业会计》月刊改邮局发行为自办发行,这是我们发展道路中重要的一步。杂志以前的发行工作很简单,由原商业部财会物价司一纸公文到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商业厅、粮食局、供销社,由基层单位在邮局订阅。根据邮局通知的订数安排第二年的印刷工作,印刷好的杂志每月交由邮局发行局送到读者,邮局分季度扣除30-40%的发行费,余款信汇到我社账户。我们只需要把握好刊物的内容和质量。这样的发行方法固然简单省力,但是弊端不少:发行数量逐年下降、邮局收费过高、始终没有发行的客户详细资料。要想改变已经熟悉了十一年的工作惯例大家是否接受?乃至由此产生的一切不可预知的失败后果,也是需要勇气面对和担当。最终1991年底我们决定改邮局发行为自办发行。现在总结起来有四个好处:首先,我们按年预收杂志款,成本费用是按月支付,这样始终有了一笔可观、闲置、随时可用的现金;其次,在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商业厅、粮食局、供销社设立通联员,负责发行工作,然后按照征订数量支付发行劳务费,激发了基层征订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掌握订户的信息;再次,节省了发行环节的费用。邮局发行收取定价的30%,而自办发行模式,邮费加上发行的劳务费不足30%,节约了发行的成本;第四,我社每个职工都分配相应的省份,负责督促管理,填写邮寄单,包装邮寄,然后按劳取酬,职工收入得到了提高。自办发行后,1992年当年的发行量由往年的邮局发行10万册飞跃到24万册。同时我们拥有了大量的银行存款余额,当时社会上还没有理财产品甚至公户没有定期存款,如何运用好这笔闲置的资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投资办企业政策还不清晰,没有人才储备,更没有市场经验,承担不起风险。最后采取了利用牢靠的社会关系,把资金拆借给信用好、效益好的系统内的国有商办工业企业,获得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收益。从财务费用管理的角度创造了不错的效益。

1992年和1993年,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深化,国家出台了允许机关、事业单位投资办企业和三产的政策。1992124日,经原商业部同意,批复我社开办北京一诺服务公司,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书刊发行、财务咨询、财会培训为主,兼营其他社会家庭服务业务,注册资金10万元。1993年春节前后该公司正式运营,当年我们抓住了新会计制度颁布、中西方财务会计制度接轨、取消商业行业会计的增减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会计人员职称资格考试的大好机遇,利用当时商业部在流通行业拥有完整系统以及我刊在财会专业领域的优势,组织大量专家学者编写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书籍和辅导材料,出版发行了多本深受市场欢迎的财会专业书籍。并诚邀财政部制定制度的负责人录制了教学录像带,在商业系统内部发行后,最后把版权又卖给了一家文化发展公司公开推向市场。当年一诺公司盈利颇丰。当年,我社还开展了多次系统的财会培训业务,在盈利的同时,加强了服务意识,密切了编读关系,有利于杂志发行、收集稿件、对基层会计工作的了解。培训工作在此后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做成了品牌,成为我社另一个盈利模式。从那时起,我们开始确立了一个信心和目标,那就是以杂志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发展思路。

考虑到“编辑部”这个单位的称谓,会给外界以工作内容太过单一的感觉,不便于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1994118日,经国内贸易部和中编办同意,更名为商业会计杂志社。

1994年,我们积极联系商、粮、供、物资各系统的财务主管部门举办了全国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知识大奖赛,并组织了颁奖晚会。得到了各方的支持,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服务优势,在1999年举办了第二届“成文厚杯”全国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知识大奖赛,2007年受国家粮食局委托承办了第一届全国粮食流通企业财会知识大赛,均获得好评,不但创造效益,而且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有效地提高了杂志社的发行量。

1995年社会上的投资热降温,特别是海南经历了大起大落市场更是凋零,趁此时机我们陆续派人去考察项目。一致认为海南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得天独厚,市场的黯淡是暂时的,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经集体决定在海南注册了海南一诺公司。

2002年我社作为第一批事业单位为全体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005年海南一诺公司与吉利集团李书福先生开始接触,计划收购其海口房地产项目——海口洛杉矶城商业居住综合型地产项目。先把海南一诺公司由商贸公司转型为工程建筑装潢公司。经过对海南房地产市场多次调研、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谈判,最终于2008年在条件日渐成熟的情况下做出了集全社的人力、物力、财力进军海南房地产的决定,成立了海南一诺房地产公司。当时以杂志社的力量搞房地产可谓“蚂蚁撼大树”。我们通过向银行贷款,发动社会、家庭、亲属、一切关系进行拆借,甚至把自住房抵押、提前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一部分期房等方式筹措资金、维持建设。公开选聘土建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人才,用人不疑。顶着舆论压力、质疑甚至是恶意的商业竞争、污蔑和诽谤,我们在2008年春节后开始施工,随后遇到“5.12”汶川地震,我们是海南省第一个在地震后通过国土资源局和地震局测评,得以继续施工的项目。整个施工期间的艰苦和压力无法想象, 200910月,我社的王燕祥社长心力交瘁病倒了。1997年便已患肾病的他,患上了膀胱癌。2010113日,国务院决定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本来如温吞水似的海南房地产市场沸腾了,项目销售良好,取得了超预期的效益。

我们杂志的总编是曾经在粮食行业多年担任领导职务的李俊玲同志,现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粮食财会分会会长,我社社长王燕祥同志任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近几年来,运用与粮食行业的亲密关系,独资成立北京东方国良经贸有限公司,在山东建立了万吨容量的粮油收储库,从事粮食收购、仓储、销售以及相关粮油贸易。合资成立了天津中润良实经贸有限公司,经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批准,与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公司合作生产“中国粮食定制酒”,这样的模式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大家喝到了优质价廉的五粮液真酒,荣获中国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优秀运营商”的荣誉,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商业会计杂志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杂志要生存,就要顺应市场。围绕创新办好刊物,打造全新《商业会计》,使《商业会计》跨出系统,走向市场,全面提升《商业会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是我们求新求变、不断探索的动力。2002年《商业会计》将原小16开本改为国际大16开本,页码由56页增加到64页。2006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为进一步宣传贯彻新准则、制度,同时也为满足广大读者学习之需,进一步扩大《商业会计》的容量和信息量,《商业会计》由月刊改版为半月刊;在保证刊物采编质量的前提下,2010年我们又对《商业会计》进行了扩版,由64页增加至80页;2011年《商业会计》由半月刊变更为旬刊;2012年,根据读者需求和市场反映,《商业会计》变更为半月刊,每期页码由80页增至为128页。扩版后的《商业会计》在保持权威性、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的同时,突出大容量、全方位、新视角的特点,继续打造“本刊专稿”、“论坛”、“实务与操作”、“案例分析”、“审计”、“理财视点”等精品栏目、拳头栏目,同时,又开辟了“资本市场”、“财会教育”等新栏目,增强了专栏文章的可读性和深度,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实务交流空间和学术交流平台。在保持严谨办刊作风和自身特色的同时,《商业会计》的风格和外观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更加新颖、灵活。在变化中不断创新的《商业会计》,赢得了更多读者的喜爱和好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0年、20122013年我社被评为“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报刊先进单位”。

20024月,为进一步扩大《商业会计》的市场影响,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与关心财会工作,热爱财会事业,愿为推动企业财会改革献力的企业、有识之士成立了《商业会计》理事会。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30多家单位(个人)加盟。根据理事会的章程,《商业会计》除在显要位置刊登理事单位(个人)成员名单和进行广告宣传外,理事单位(个人)应邀参加了理事会每年组织的国内外业务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理事会成立的宗旨是以《商业会计》为媒介,宣传企业财会工作,提高企业财会工作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商业会计》的自身优势,为理事单位收集信息、提供咨询服务等。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新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出台,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财会工作管理水平,满足财会人员更新财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我们将扩大对理事单位(个人)的服务内容,邀请理事单位(个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为其职称评定发表论文提供支持等。

回顾杂志社的过往,有波折和苦难,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沉痛的代价,交过“学费”。我们曾经主动关停过两家公司,有过坏账,有的同事不堪重压离开了企业,有的同事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这样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是惨烈的。

我们的切身体会就是,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不能盲目和急躁,不能依赖“等、靠、要”。政策扶持与自身努力发展两手都要硬,才能把好的时代、好的政策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杂志的发行和广告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版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还在进行中。社会飞速的发展,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的未来如何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怎样持续经营?这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始终坚定信念,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因为生存与发展的压力逼迫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我们必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