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3-05-10
CPI上涨因素:1.替代效应。因死猪和禽流感以及公款消费监管等使蔬菜需求增加。2.季度和翘尾因素。
PPI下降因素:1.美日货币宽松使得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实际资金成本和竞争力恶化。2.楼市调控和光伏产业等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
本月CPI显著高于市场预期而略低于兴业银行预测0.1%。疫病拉低禽猪肉价格,但牛羊肉和蔬菜价格上涨使得食品价格涨幅整体与往年持平;供给过剩令非食品价格跌幅较大(PPI跌幅扩大反映了这一点),因去年同期基数低造成本月同比略高。
4月CPI上涨2.4%,释放经济平稳信息,值得关注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猪肉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的问题。
生猪饲养太分散,猪肉生产仅靠价格信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对称量的信息。政府相关部门除了储备职能以外,还需要对称“生产量”的信息。
4月份CPI波澜不惊,菜价上涨5.9%,环比上涨11.2%,猪肉价格下降6.5%,猪贱伤农,养猪大户开始杀母猪了。中国式通胀表现为猪通胀,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缩短,波动幅度加大,警惕下半年生猪价格上升。
除了翘尾因素和天气原因等短期因素,CPI的反弹同时受到国外货币宽松政策、信贷投放过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等中长期因素影响,并且后续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持续温和上涨。
4月CPI和PPI矛盾的走势使央行降息十分纠结。PPI反映实体经济衰弱,需要降息支持,国外也是降息居多。但CPI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仍然涨2.4%,或许降息的同时应扩大利率浮动区间。
4月食品通胀与工业品通缩背离扩大,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及产能过剩向下游传导存在较大差异。蔬菜价格涨幅超预期导致食品价格环比上涨。外围多国降息,资本流入压力大。央票已重启,货币政策工具可能会搭配使用。
4月CPI同比涨2.4%, PPI同比降2.6%。工业品环比跌幅加大,表明实体仍在去库存中,数据不理想;此外,物价与工业品价格的剪刀差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微调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