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主管报刊

主管报刊

中国收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舆论引导力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社 发布日期:2013-07-31

《中国收藏》杂志是目前国内惟一一本国家级收藏类期刊,自2000年创刊以来,至今已走过了13个春秋。在当前诸多收藏类、艺术类、文化历史类期刊中,她已成为最优秀的期刊之一。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力”是《中国收藏》杂志一直秉持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生命,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媒体所肩负的引导舆论的责任也越发重要。像某些社会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乐此不疲地曝出一个个所谓的行业黑幕;也有不负责任的媒体根本不调查、不研究,网络上的一些有卖点的新闻随便“拿来”,以讹传讹……事实上,这些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对受众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深感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舆论的导向,严格按照新闻出版政策法规来办刊,本着客观、真实、严谨、科学的作风。杂志有时会显得“落伍”,不能像其他媒体那样“人云亦云”,跟着热点走,但当真相公之于众后,杂志的公信力反而被提升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中国收藏》杂志的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中国收藏》杂志,那就是专业、权威、文化。从创刊至今,可以说这三个词一直伴随着这本期刊的成长。

先说“专业”。众所周知,收藏本身就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书画、瓷陶铜玉、古籍善本、竹木牙角、油画雕塑、邮品钱币等等,仅所涵盖的种类就数不胜数;而每一收藏品种如何鉴赏、如何鉴定、如何保存等等,又是极为专业的内容;每一件收藏品的背后还蕴含着文化、经济、政治乃至科技等等元素……显然这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如何将它们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传递给广大读者,这考验着一本杂志的专业水准。在这方面,《中国收藏》杂志以专业的视角,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目前杂志设置了四大板块,分别是“藏界新事”、“特别策划”、“藏品新说”、“藏市新态”。“藏界新事”栏目重在报道收藏界的热点新闻。新闻往往最能体现一本杂志的角度和高度,《中国收藏》杂志的专业性也由此可见一斑。比如我们推出的《推倒!画院和我们之间的“墙”》新闻策划,通过采访画院管理者、画家、收藏家、市场人士等,全方位解剖了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画院当前的生存状况。由于采访深入、报道深刻,视角独特,该报道一刊出就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不仅被很多媒体、网络转载,而且有些建言还被一些画院管理者采纳。

在“藏品新说”栏目,中国书画、陶瓷、玉器、钱币邮品、油画当代艺术、工艺品等门类无所不包,它们的真伪、身世、价值,它们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则由资深藏家、专家们一一为读者解读。或许它只是一件不起眼的藏品,但经作者的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凸显。这个栏目不乏名家之作,而这,恰恰体现了刊物的专业水准。比如曾刊发的《找北大名师签本书》,几本北大名师的签名版书籍却牵扯出大学师生之间的往来与情谊;再如《爱糕点更爱“外衣”》一文,一些普通的糕点店广告却映射出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结;而像《鉴定青铜器从失蜡工艺开始》这样的文章,更是中国青铜器方面大家的心血之作。

再说说“权威”。一本专业杂志的权威性在于其在某个领域的“话语权”,更在于读者是否能从中受益?能否有一个好的导向性等等。《中国收藏》杂志自创刊便将“引导收藏投资

倡导艺术消费”作为自己办刊的宗旨,并付诸于实践。

“藏市新态”栏目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各家拍卖巨头的最新播报、拍卖行情的权威分析、文物艺术品投资方略的全面推介等,而这一栏目为收藏、拍卖、艺术等领域的决策部门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每次拍卖季,本刊记者都会亲临现场,不放过任何拍卖界动态。除此之外,还会邀请业内人士、权威专家对拍卖市场进行深入解读。比如2012年就相继推出了《首轮春拍槌出四大动向》、《第二轮春拍买气与理性并存》、《2012年春拍收官

艺术品市场平稳着陆》、《秋拍未见峰回路转》等新闻报道。这些报道无疑成了收藏者、拍卖从业人员乃至画廊、博览会、博物馆等单位重要的参考依据。

权威还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如《新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会战京城》一文,本刊记者第一时间前往“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评”现场,并对评审专家、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该报道一经刊发,便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围绕这一榜单的热议之声四起。更为重要的是,此报道也引起了本次评审工作牵头部门工信部的重视,一些内容还被引用在评审协调工作的内部资料中。

最后说说“文化”。传播收藏知识、传递文化价值是《中国收藏》杂志一直秉持的理念。尤其是在当下,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藏热,让老百姓都深知收藏品的经济价值,但不少人却忽视了收藏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因而,如何传递收藏的文化价值成了《中国收藏》杂志的一项职责。

“特别策划”栏目是《中国收藏》杂志的一大特色,也凸显了杂志的权威性和文化品位。其不仅成了广大读者每期热盼的内容,而且也为一些文化机构、拍卖企业拓宽了经营思路。2011年是昆曲申遗成功十周年,《中国收藏》适时推出了“唱与知音心自懂”的特别策划,邀请权威专家与收藏家一道讲述了昆曲蕴含的历史与文化;20127月推出的“烟云过眼 书香千秋——过云楼风雨录”特别策划,邀请古籍专家讲述了古籍收藏的历史与文化;《老字号

活着也是学问》的特别策划,抚今追昔,不仅是对老字号的一次梳理,也是对老字号文化的一次反思;“一九四二”特别策划与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电影同期推出,该选题可谓另辟蹊径,挖掘了1942年这一年不为人知的史实……每月一个主题,用藏品故事纵说历史现实,这样的“特别策划”形式,让藏品文化深入人心,让广大读者受益匪浅,也获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好评。

如今,国内期刊“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同类期刊往往是“千篇一律”,因而让不少期刊都面临着生存问题。如果一本刊物想从中脱颖而出,特色无疑是生存之本,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就不必太担心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值得一说的是,《中国收藏》杂志每期封面上都有一个蓝色底纹的小标志,这个标志意味着《中国收藏》杂志是“国家期刊奖”的获奖期刊,也意味着这个荣誉的背后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