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
――安惠民副会长在“2008年第五届百年品牌高峰论坛”的讲话
首先,祝贺老字号论坛在杭州举办!杭州是名城、古城,也是老字号比较集中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家左右。由于老字号的资源,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还不好说那个省市居多。据粗略统计,北京、上海各300家以上,武汉200多家。全国的老字号数,说法不一,估计在万家以上。
到现在为止,由政府部门授牌挂牌的,原内贸部约1600家,商务部约400多家,加在一起约2000家,但其中有重叠,实际上授牌的不到2000家。只占全国老字号总数的10%左右。
对全国老字号资源的收集工作任务很艰巨,一是资源量很大,分布很广;二是老字号工作机构不健全,自2004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之后,只有部分地区成立了老字号协会组织,多数地区还没有;三是国家统计普查没有这个项目,政府部门到目前也没有做这项工作。
大家知道,中华老字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工商经济的一部分,也是文化道德的一部分;既创造和发扬了自主品牌,也传承了民族文化道德精神。由于历史多方面的原因,老字号的规模还不够大,基本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长期以来,其生存发展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所以中华老字号无论是从经济社会角度,还是从文化道德角度,都有很多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志认为,老字号是个“限量”,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老字号也就是这些了,今后不会再有了;也有的同志说,老字号是发展的,今天的新字号,若干年之后也会成为老字号。再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可称为“中华老字号”,区域性可称为某某地区的老字号,分梯层认定;也有的同志认为,不分区域、不分大小,都应以“中华老字号”称谓;有的同志认为,应当把老字号的认定工作进行到底,如果只是对规模大的、少数企业认定为老字号,对占绝大多数的中小老字号不公平,等等。另外,对老字号自身的特点、亮点及扶持政策也有很多值得研究思考的问题。最近以来,不断从资料上看到有些人士出于对老字号的关注,谈了一些对老字号的思考,资料收集得很细,观点也很明确。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士关注老字号,也希望我们的老字号工作机构注意收集社会对老字号的反映。
第二,我很简要的谈一下老字号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问题。
关于传承。
传承,是老字号与一般企业的重要区别点,也是老字号本身具有的重要特征。可以说,没有传承,就没有老字号。按照现行的参照标准,老字号必须具有50年以上的历史,才有可能成为老字号。因为老字号的标准,不能只看年限一项,还要考察它独特的技艺和“字号”,而“字号”是什么?没有人作出概念性注解,我个人认为它是经营管理的风格、追求的理念、文化的品味、品牌的形成等多种元素的“结晶”,是经济、文化、道德、地域的结合。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对“字号”作点研究。
据现有资料记载,老字号长者有500年―600年的传承史,也许还有更长的。短者也有50年以上的传承史。有资料显示,世界500强中,不少是老字号,有的有1000多年的历史。
如果以500年―600年历史记,它经历了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军阀混战和社会主义阶段,它能够在完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下生存延续,发展状大。在这方面,也有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东西。
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六个字:“诚信、质量、特色”。因为诚信和质量,可以超越社会形态,这也是老字号之所以传承几百年的重要原因。因此,老字号要想保持这块品牌,必须继续坚持诚信、质量和特色;新字号要想成为老字号,创新品牌,也必须坚持诚信、质量和特色。
关于创新。
纵观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哪一个不是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而延续至今的。适者生存,与时俱进,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社会发展到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品牌等,国家不创新,社会落后;企业不创新,就没有活力;老字号不创新,就难以传承下去。在我们的老字号中间,有不少通过创新求得长足发展的例子。对老字号来说,要强调的一点是:创新不要忽视传承和特色,不要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