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报 发布日期:2012-11-05
10月30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共同举办的“促进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全国性行业协会的领导和我国流通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王府井、超市发、家乐福、河北宜家旺等大型零售企业负责人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的亮点、重点及落实的难点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商报社社长范识宇主持会议。
8月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降低流通环节费用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给予政策支持,以促进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一政策的发布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流通产业的高度重视,下一步应积极推动《意见》的贯彻实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创新步伐,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首先要明确流通业的地位与意义。“全社会尤其是担任经济岗位的领导同志对流通产业如何认识,是影响流通业发展的关键。社会上对流通产业的认识很难统一,这时领导认识的统一就非常关键。如果领导对这个问题认识能够统一起来,这项工作推动起来就比较容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首先提出“认识”问题。
其实,今年“两会”期间在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直接汇报工作时,张志刚就提出了“认识”问题,希望总理能够在当时期待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向各级领导强调流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推动流通产业的发展,张志刚曾率领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全国八个省市进行调研,并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政策建议,将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向国务院反映、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消费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体会到流通现代化引起的变化和享受它带来的成果。
201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1978年的116倍和84倍。但是,张志刚坦言,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指导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他们的惯性思维和认识还停留在卖方市场时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消费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消费通过流通对生产的巨大反作用。
中国流通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也对“认识”问题提出了担忧。他表示,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重生产,轻流通,实际上我党政领导干部包括高层和中层省市级的领导干部,几乎都是这个认识。如果不涉及到灵魂深处的一些东西,不把旧的东西彻底否定,新的东西建不起来。中国流通业半个世纪的见证者与研究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也认为,很多东西流于形式,仅仅是一个部门喊的口号。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确流通的意义。
张志刚表示,《意见》第一次以国家的文件对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明确的阐释和表述,目的在于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担任经济岗位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对于加快推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意义。
一方面要提高对流通产业的作用认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对流通产业的作用夸大。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表示,《意见》本身充分强调流通的先导作用和基础作用,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对流通重要性的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流通是万能的,流通就能包治百病,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流通去解决,要防止社会经济生活中一有问题就拿流通说事。
丁俊发也表示,消费通过流通促进生产,大家现在就是习惯于就流通讲流通,没有结合消费和生产。要解决流通的问题,消费问题不解决不行,生产问题不解决也不行。
改革:推进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深化改革。张志刚指出,目前,流通业发展存在着环节太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影响有很多因素,应该由相关部门去解决。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流通领域的税负过重,各种费用太高。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既有增值税又有营业税。上世纪90年代的财税制度改革,可以说使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如果要使中国服务、中国创造以及中国流通走向世界,就应该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
此外,我国流通领域还存在费用过高的问题。我国公路、铁路建设成就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这只解决了“通”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畅”的问题。有数据反映,世界上70%的收费站在中国。
“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无论是结构性财税体制改革,还是此次下发的《意见》从本质上要讲,都是在推进和深化改革。”张志刚说。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吴国华对张志刚的观点很是赞同,他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流通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改革中,吴国华还有着一些担忧。我国仍然处于转型过程中,现在还难言我国是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对流通现状不能估计过高。
吴国华表示,流通领域改革任务很重,要推进改革,流通中许多问题既要在继续发展中解决,更要在深化改革中解决。要解决各种既得利益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其实,流通领域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一个部门,是排头兵,是最早率先主张市场配置资源的,也是中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支撑。如果没有商业流通业的改革开放,就谈不上市场配置资源。所以,流通业的改革开放方针要继续坚持下去,而且要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当然,同时要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后吴国华再次强调,要加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他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下一步要进一步发展,还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落实:积极推动文件贯彻实施
文件一个接一个出台,内容一个比一个详尽,单单文件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在与贯彻落实。张志刚建议,文件出台的同时要进行分工,哪个部门负责哪一条要分工到位,限期要落实。并且要像其他政策一样,定期组织去检查。
当然,分工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与苦难,比如由发改委牵头进行综合协调的刷卡费率的问题。该问题反映了多年,至今没有解决,而且已经成为很多地方不安定的因素。就在国务院批准同意要抓好该项工作时,牵头人又成了银行,银行是利益有关方,所以要调整系统,从道理上讲,仍然应该由发改委牵头去做。从这个例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好政策还有待落实。
说到“落实难”的问题,很多与会代表也都有感而发。丁俊发认为,《意见》需要涉及很多部门的协调,如果由商务部来做,绝对无法贯彻。各部门之间相互否定,很难达到统一。如果国务院牵头落实,由国家发改委来协调落实就比较实际,让商务部落实,恐怕这个《意见》会成为一个空中楼阁。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也很担心政策落实问题。39号文能否落实,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取决于这个文件写得好不好,而是取决于中央对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心,如果在转变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面临当前保增长的压力,关注投资,不等于关注消费,要建立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格局,难度非常大。如果转方式、调结构在这样的战略安排,让位于我们保增长或者让位于我们对投资的诉求,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惠民生的抓手,流通行业的发展肯定会被放在次要地位。口号提出了,位置也给了,拳头举得很高,落下来是不是会掷地有声,取决于中央的决心。
中国连锁业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会长表示,文件很重要,出台很不容易,落实会更难。政策的落实需要政府来推动,希望商务部加大力度,首当其冲去做更多的工作。任何部门都有各自的利益,这方面调整肯定是利益的调整,但我们还应该考虑国家整体的利益,最后大家还是要服从大局。
创新:在学习中求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张志刚介绍,现在我国流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如果按照每年增长15%计算,那么到“十二五”末期就是32万亿元。现在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4.7万亿美元,我国将近3万亿美元,美国人均消费大约是15000美元,可是我国人均消费才2170美元,是美国人均消费的七分之一。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消费总量可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但是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才是美国的七点二分之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确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面对这个进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基本上是学习追赶型的进步。我们确实有发展,但我们的发展总体上是数量扩张型的发展,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创新,经济发展就很难。现在的竞争都是国际竞争,我们希望和巨人同行,但如果没有创新,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复制,也很难做大做强。
在创新方面,吴国华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流通业创新一定要创新流通方式。流通体系改革之后,一级二级三级批发都没了,所以中国批发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民间批发市场发展很快,大量的品牌商、代理商履行了批发职责,这是以品牌为主线的批发体系。这些代理商、经销商能不能够在品牌,在融资上有所作为,成为这个供应链的链主,从某种意义说,这是现代化的批发。
吴国华举例说,最近商务部在开展零售大检查时发现,一家百货企业在今年两会期间,它的批发商或者供应商罢市撤会,就是因为百货企业的霸王条款。商务部找这些供应商座谈的时候,他们说了很多苦衷,上游有品牌商、厂家挤压,下游有大的百货企业欺负,他们只是小微经销商及代理商,境遇很难。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向国外学习。国外现在有很多成功的经销商、代理商,自己既没有实体工厂,也没有实体商店,上游工厂不是它的,下游的商场也不是它的,但是它能成为供应链链主。这些经销商及代理商通过品牌研发、设计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吴国华还建议,一定要鼓励流通企业在展示、配送、分销等方面发展,要发展电子商务,另外要创新网络销售模式,发展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服务交易。
站在商业战场第一线的零售企业对于创新更是有着深刻的认识。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介绍了一系列家乐福的创新举措。他表示,流通企业应该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家乐福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项目,包括农超对接、推出二维码系统。现在人人手里都有手机,农超对接的产品都有了二维码,这样可以加强产品的控制,同时有可追溯性。家乐福还推出新制度,关于大家非常关心的零供关系问题,家乐福推出了一个支持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一个计划。首先是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计划。众所周知,中国企业面临融资难,资金缺乏的困难,所以供应商只要凭借跟家乐福的商品采购合同,就可以从授信的银行获得非常优惠的贴现服务。
“危机是守业者的困境,是创业者的机遇,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有希望。” 张志刚说。